植物油多提取自油菜、大豆及向日葵等富含油脂成分的种子。经加工提取的植物油除了作为料理用油外,也可制成对环境冲击较小的生物燃油,以替代当今长期依赖的石化燃料。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的研究团队藉由生物科技,找出可提升作物种子油脂含量的关键方法。
南洋理工大学的研究团队首先在研究材料上选择与十字花科作物亲缘关系较近、遗传资讯已被彻底研究的模式生物阿拉伯芥( Arabidopsis )进行研究,希望能借此找出提升油脂的关键调控机制。研究团队在先前的研究中发现,造成植物种子表皮产生皱折(wrinkled)性状的转录因子WRINKLED1 (WRI1)与参与脂质生合成的14-3-3蛋白(14–3-3 proteins)是主要关键。藉由在烟草暂时性转殖表现系统( Nicotiana benthamiana transient expression system)的研究结果,研究团队认为阿拉伯芥的14-3-3蛋白与转录因子WRI1之间发生交互作用,而两者在共同表现的同时亦提高油脂的含量。
研究团队在这样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以遗传改良的方式改造其中的关键蛋白WRI1。研究团队宣称,经改良的种子除了令种子表面具有明显的皱褶性状外,改良的种子的油脂含量也较一般种子多出15%。
相较于一次性开采的石油而言,以植物油为原料制作的生物燃油可在适当的经营下永续进行生产,因此植物油的开发及应用在未来极具潜力。为此,以生物技术手段提升作物油脂含量等方面的研究及成果,将有助于未来推动替代性能源的使用,进而逐步取代全球长期仰赖的石化能源。在另一方面,由于该研究主要用途为能源应用方面,因此可降低社会大众对于遗传改造作物在生活应用方面的疑虑。
该研究有关之重大发现已发表在< Plant Signaling & Behavior>,关键核心技术已申请专利并进行专利审查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