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食用油 棕榈油 红棕油 功能食用油
2月15日,中国粮油学会发布了关于第四批团体标准立项公告的通知,立项项目共计17项团体标准,其中包含了由河南工业大学、大马棕榈油技术研发(上海)有限公司、南京海关动植物与食品检测中心等单位联合承担的"红棕油"。红棕油是棕榈油的一种,因富含胡萝卜素而使颜色呈深红色,被称为红棕油。
油棕果原产于非洲西海岸,20世纪70年代东南亚各国开始大量种植,到80年代东南亚的油棕面积和产量都已超过非洲,目前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是棕榈油的主产地,这两个国家的棕榈油产量占全球产量的80%以上。油棕也是一种高产的油料原料,是花生的7-8倍,大豆的9-10倍,并且作为木本植物,其管理较为简便,25-30年才需更换一次油棕树。在食用油中,棕榈油是最廉价的一种食用油,因此其发展也较为迅速,目前已超过大豆油成为第一大植物油脂。
油棕果由外果皮、中果皮(成熟的中果皮又称果肉)、内果皮和果核仁组成,棕榈油是从油棕果果肉中榨取的油脂,又称棕油、棕皮油;而由果仁压榨出的油称为棕榈仁(核)油。棕榈油与棕榈仁油的化学组分有显著差异,棕榈油是以棕榈酸和油酸为主的饱和度约为50%的植物油,而棕榈仁油是以月桂酸为主的饱和度为80%的植物油。我们常用的棕榈油特指由果肉压榨的棕榈油,不包含棕榈仁油。红棕油则是采用分子蒸馏等特殊的加工工艺,使棕榈油在精制过程中能够保留更多的营养物质,特别是胡萝卜素被大量保留下来,因此其营养功能性更为优异。
红棕油在脂肪酸组成上与棕榈油是一致的,由大约44%的棕榈酸,5%的硬脂酸,40%的油酸,10%的亚油酸和0.4%的α-亚麻酸(两种都是多不饱和酸)组成,其脂肪酸的组成较为均衡。
在功能性成分方面红棕油要更优于棕榈油,其活性成分含量更高,红棕油含有胡萝卜素481.29mg/kg,角鲨烯162.89mg/kg,生育酚183.21mg/kg,生育三烯酚的总含量为587.83mg/kg,植物甾醇总含量达到2161.04mg/kg。
而棕榈油中的相应成分则为胡萝卜素小于50mg/kg,角鲨烯30mg/kg,生育酚52mg/kg,生育三烯酚的总含量为39.5mg/kg,植物甾醇490mg/kg。由此可见,红棕油是非常好的功能性食用油。
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是衡量食用油健康与否的关键指标,而棕榈油的饱和脂肪酸达到了50%,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不健康的食用油,尽管其活性成分较为突出。
一种是认为棕榈油是健康的,虽然其含有饱和脂肪酸,但本身并不含胆固醇,且棕榈油中富含中性脂肪酸,促使胆固醇提高的物质在棕榈油中含量微乎其微(1%)。
另一种观念认为棕榈油中的脂肪酸需要谨慎对待,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棕榈酸有导致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的潜在危害,美国国家卫生所(NIH)建议,应尽量减少包括棕榈油在内的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不过在近年来的研究中,棕榈油的健康性定论更倾向于有益健康。在一项替代实验中,用反式脂肪、肉蔻豆酸或者月桂酸来代替棕榈油,血脂往坏的方向变化;但用其他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植物油取代棕榈油,血脂会往好的方向变化。还一些动物实验和人体研究表明,棕榈油同样具有降低坏胆固醇,升高好胆固醇的效果,这主要归功于棕榈油中活性成分的功能输出。红棕油比棕榈油含有更多的活性成分,其功能体现必然更加充分,是功能食用油市场的有力竞争者。
与棕榈油类似,根据不同的要求可以分提到不同熔点的红棕油,通常熔点在24℃以下的即为液油,熔点越低其饱和度也越低,目前市场上已出现了15℃熔点的棕榈油,其饱和度也降到36%以下,但提取的难度也增大,成本也随之提高,所以在盛产棕榈油的马来西亚也主要以24℃的红棕液油为主。
在功能性上,红棕油虽然饱和度较高,但依然强调的是抗氧化性。红棕油含有的胡萝卜素、维生素E及生育三烯酚等均是很好的天然抗氧化剂,有助于减缓和阻止体内氧化损害的发生,具有抵御衰老、增强体质的作用。
首先是着色性,红棕油含有的胡萝卜素是一种有效的着色剂,对于需要着色的产品来说很有帮助,能够减少其他色素的使用,同时红棕油中含有的抗氧化剂能提高色素的稳定性,有效延长产品的货架期。
其次,红棕油在食品体系中能发挥抗氧化作用,起到抑制脂质氧化的作用,从而阻断因脂质氧化引起的链式反应,提高食品体系的稳定性,延长产品的稳定期。
因为棕榈油"负面"评价的影响,红棕油的发展较为缓慢,相关的研究也较为少见,其成品也多集中于棕榈油高产的国家,主要出于对产品线和市场的拓展需要。红棕油现在的问题除了自身研究和认识不足之外,棕榈油的潜在"限制"也是阻碍红棕油发展的重要因素,2019年初,欧盟发布消息称要在2030年全面禁用棕榈油,这对于棕榈油产业来说冲击很大,以功能性食用油定位的红棕油就更与欧盟"无缘"。此次红棕油标准的立项可以说加速了红棕油的市场化应用,而我国作为食用油消费第一大国,也能有力的促进红棕油的全球化布局。
微信公众号 IGO世界粮油展 阅读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