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届IGO世界粮油展会

The 17th International Grain & Oil Industry Expo 2024

2024年6月14-16日

广州•广交会展馆

& 首页 » 媒体中心 » 行业资讯

全面提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能力

时间: 2020.04.22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把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对此,我们需深刻认识国家粮食安全总体形势,做好科学预判,坚持增强忧患意识和保持战略定力相统一,坚持系统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抓住节点带动系统保障能力提升。正确认识和分析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更好推动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全面提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能力。

全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新时代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重要内容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粮食因其具有特殊性、战略性、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一环。我国在发展建设历程中积累了许多极为宝贵的经验,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只要粮食不出大问题,中国的事就稳得住。当前,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也艰巨繁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扎实做好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工作是我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基础性工作,是确保经济社会安全运行的“基本盘”。

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连续稳定保持高产,基本解决了“吃得饱”的问题,但人民不断增长的高质量食物需求与粮食供给总量不充分、结构不平衡的矛盾也日益凸显。随着我国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城镇化步伐持续加快,在米面消费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肉蛋奶等高蛋白食物和植物油、食糖的社会需求持续增加。受国内资源禀赋、农业基础条件和生产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制约,我们靠增加农业投入来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空间越来越小。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认识到全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新时代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重要内容,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麻痹松懈、轻言过关。

牢固树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信心和决心

我国通过艰苦奋斗、持续探索,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之路。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世情、国情、农情、粮情出发,提出“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并明确了主攻方向,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强化科技支撑、出台惠农政策、推进农村改革,着力破除与现代农业不相适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体制机制障碍,在农业生产体系、组织体系和经营体系方面持续释放活力。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生产不断迈上新台阶,由供给全面短缺转变为供求总量基本平衡,综合生产能力也稳步提升。从1949年到2018年,粮食产量从2263.6亿斤提高到13157.8亿斤,增加了1万多亿斤;平均亩产从68.6公斤提高到374.7公斤,增加了4倍多;人均粮食占有量从209公斤增加到470多公斤,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方兴未艾,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也由改革开放之初的27%提高到2018年的58.3%。城乡居民的餐桌越来越丰富、食物的品质越来越优良。实践证明,在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上,我们具有强大的优势。

当前,推动农业生产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工作还存在一些短板。比如,从农业经营模式看,分散经营的格局尚未发生根本改变;从适应消费结构升级需要看,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产业链还有待进一步打通;从农业生产成本和效率看,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尚且不足;从农业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看,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重大压力;等等。但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主流辨支流,这些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这些困难都是前进中的困难,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就能通过化解矛盾、破解难题打开保障粮食安全的突破口和新局面,让中国人的饭碗装满优质中国粮,同时也能为解决世界粮食安全问题提供中国方案。对此,我们需牢固树立坚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信心和决心。

着力提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能力和本领

增强政策稳粮能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接连发布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始终坚持强农惠农的政策取向。从取消农业税,到实施种粮补贴、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玉米大豆目标收购价等,一系列政策极大地鼓舞和保护了地方以及农民的种粮积极性。面向未来,我们还需持续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进一步研究制定适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特点的税收优惠政策,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和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举措,加快构建新型农业补贴政策体系,着力通过全方位大力度的政策支持,稳住农民种粮收益预期和合作经营方式,稳住主产区和功能区这两大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保障的“基本盘”,保供给、稳物价、惠民生、增信心。

增强产业兴粮能力。通过农业与农产品加工、流通和服务业等融合发展,推动产业跨界融合、要素跨界流动、资源集约配置,是我国由粮食生产大国迈向粮食产业强国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粮食价值链、打造粮食供应链,大粮食、大产业、大市场、大流通的发展格局不断推进。下一阶段,我们要进一步健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发挥中粮集团等国际化大粮商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联合体的作用,因地制宜发展多样性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变革,即由分散化、粗放型、高消耗的传统农业向规模化、现代化、专业化的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推动建成适应我国国情的现代粮食产业体系。

增强科技强粮能力。粮食问题,从生产方式和手段来说是技术问题,需要科技的支撑。据测算,在生产条件相同、投入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提高农业技术到户率,粮食单产可以提高10%。多年来,以先进技术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确保大国粮仓根基牢固,是我国粮食生产战线努力追求的目标。但也要看到,我国农业科技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无论是在种子培育、病虫害防治、信息机械方面,还是在产品结构、品质品牌等方面,尚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对此需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在创新驱动发展上下功夫。具体来看,要加快实施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建设农业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基地,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平台,加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培育农业科技创新型企业,建立健全农业科研成果产权制度,为粮食生产插上农业科技的“翅膀”,让科技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推进器”。

增强海外谋粮能力。利用国际市场适度进口以满足国内需求,既是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明确要求,也是国际社会的通行做法。近年来,以中粮集团为代表的粮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2014年以来,中粮集团积极构建全球粮油购销网络,在巴西、阿根廷等全球粮食核心产区拥有了仓储、港口物流设施等一批战略资源。但总体上看,我国农业“走出去”仍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尚小、能力偏弱,在全球农产品市场的地位不高,话语权不强。对此,需综合考虑我国农产品供需状况、国际农产品流量流向和全球行业变化趋势,以国内产需缺口较大的大豆、玉米、食糖、肉类、乳品、棉花等为核心产品,以南美、北美、黑海、澳新地区等为核心区域,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和企业主体作用,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粮食企业集团,在规划、资金、政策等方面提供支持,不断提升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能力。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请进入微信公众号  IGO世界粮油展 阅读更精彩!

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行业资讯”板块所刊登文章,若无特别版权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
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它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联系电话:18011840036;邮箱:499708785@qq.com


end

第17届IGO世界粮油展会

The 17th International Grain and Oil Expo

2024.6.14-16

广州·广交会展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