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测算,我国有将近15亿亩盐碱地,在盐碱地上种出粮食一直是广大农民的心愿。2017年国内第一株海水稻秧苗插进了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的土壤,到现在4年过去了,海水稻的种植又有了哪些新变化呢?
在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城阳上马盐碱地稻作改良示范基地,五千亩稻田正在插秧。
海水稻,学名叫做耐盐碱水稻,与普通水稻相比,具有较强的耐盐碱能力,可以在沿海滩涂及内陆盐碱地上进行种植。
经过今年的试验种植之后,如果各方面指标合格,繁育出的种子,将被送往农业农村部审核和检验。如果通过也将作为海水稻种子推向市场。
青岛紧邻黄海,有不少寸草不生的盐碱地。
2017年,青岛开始在部分盐碱地上种植海水稻,此后,一代代海水稻在这里生长繁衍,山东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国栋也见证了一片片土地从寸草不生的盐碱滩涂,变成稻禾遍地的沃土良田。
在距离上马盐碱地稻作改良示范基地东南方向20公里的地方,是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的白泥地试验基地,青岛的第一株海水稻就是在这里扎进了土壤。
白泥地基地紧邻胶州湾,从胶州湾抽取的海水经过适当调整后,就会被用作实验田中的灌溉水源。
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在规定位置插上标注着品种的地签,然后在地签旁边两尺见方的水田里,均匀地插下相应品种的秧苗,这些秧苗的单株高度、产量等指标,必须不间断地测量和记录。
山东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种质资源负责人栾一方告诉记者,海水稻的研发远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简单。同一个品种的样本,在实验田里可能达到350公斤的产量,但是一旦转到其它的地块种植,产量可能只有一半不到。灌溉水源的盐度,种植区域的温度、湿度、风力,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都会直接影响到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再考虑台风、冰雹、干旱、洪涝等可能遭遇的气象灾害,每一个进入区域种植试验环节的品种背后,都有成百上千被淘汰的品种样本。
结束了试验田里的劳作,科研人员还要回到实验室检测样本DNA序列,筛查样本各项指标是否正常。这个实验室里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土壤、水源样本,都需要通过检测确定是否适合种植海水稻,并研究改良方法,这也是他们每天的必修课。
今年56岁的李继明研究员,2018年加入海水稻研发中心,是植物遗传育种和分子生物学专家,也是最早一批师从袁隆平院士的硕士研究生。
试验期间,科研人员会不定期的有“茶歇”。不过茶歇时品尝的并不是咖啡甜点,而是一锅锅煮好的米饭。科研人员通过品尝这些米饭,判断出海水稻的口感。这也是推广海水稻很重要的一环,如果种出来的海水稻不好吃,那就很难进入市场。
2020年,全国种植的海水稻平均亩产400公斤以上,2021年,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已经在山东、新疆、浙江、内蒙古、黑龙江、宁夏、青海等多地开展种植,预计种植面积将达到100万亩。今年年底,将会有大约30万吨海水稻大米摆上老百姓的餐桌。
【半小时观察】“海水稻”:亿亩荒滩变良田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一个国家的头等大事。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又是一个耕地资源十分紧缺的国家。足够的耕地资源是粮食安全的基本保障。“海水稻”具有抗盐碱的特性,可以在沿海滩涂和我国西北内陆一些盐碱地里生长,在我国内陆地区大约有15亿亩盐碱地,其中有两亿亩具备种植水稻的潜力。我们希望,“海水稻”能够加快种植推广,为端牢我们自己的饭碗多增加一份保障。
(来源:央视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