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召开新闻通气会,会上,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新闻发言人秦玉云介绍秋粮收购以及当前粮油保供稳价工作有关情况。
目前,中晚籼稻旺季收购已于1月底结束;粳稻旺季收购将于2月底结束;大豆(6050, -217.00, -3.46%)、玉米(2858, 18.00, 0.63%)旺季收购将持续到3月底和4月底。从当前情况看,秋粮收购进度快于上年,市场运行总体平稳。
秦玉云介绍,一是收购总量较大。截至2月20日,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秋粮3047亿斤,同比增加342亿斤;其中,中晚籼稻542亿斤,增加28亿斤;粳稻750亿斤,增加71亿斤;玉米1715亿斤,增加245亿斤;大豆40亿斤,同比基本持平。二是购销较为活跃。秋粮上市以来,中晚籼稻、粳稻收购进度一直快于上年,大豆比较平稳,玉米上市初期略慢,后期逐步加快。特别是去年12月中下旬以来,农户积极卖粮变现,加工企业加快补库,贸易企业购销踊跃,储备企业采购轮换粮源,粮食收购进度明显加快,玉米日均收购量由上市初期的10亿斤提高到20亿斤左右,为近五年同期最高水平。三是价格总体稳定。进入收购旺季以来,稻谷价格一直以稳为主,目前主产区中晚籼稻、粳稻收购均价每斤分别为1.37元、1.35元左右。玉米价格相对平稳、略有上涨,目前收购均价每斤在1.3元左右,比上市初期上涨5分钱;其中,华北地区1.34元左右,东北地区1.24元左右。国产大豆走出独立行情,价格保持高位运行,目前收购均价每斤在3.04元左右,比上市初期上涨1毛多钱。四是政策托底作用有效发挥。秋粮集中上市后,国家有关部门先后批复同意安徽、黑龙江等6省启动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督促相关企业切实履行政策执行主体责任,牢牢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截至2月20日,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最低收购价稻谷281亿斤,其中中晚籼稻47亿斤、粳稻234亿斤,较好发挥了政策托底作用。
3月5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俗话说“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大部分地区都已开始春耕备耕工作。提前谋划、提早安排,指导各地做好夏粮收购各项准备,确保夏粮收购工作顺利开展。
总的看,当前国内粮食市场供应充足、运行平稳,各项政策措施有力有效,维护粮食市场平稳运行既有坚实基础、又有诸多有利条件。
第一,供给有保障。一是,2021年全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达到13657亿斤,比上年增加267亿斤。二是,2021年进口粮食1.65亿吨,其中第四季度超过3600万吨。三是,各地正在结合实际抓紧落实,力争夏粮再获丰收,完成全年农业稳产增产各项目标任务。四是,国家有关部门近期公布了2022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格水平,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比上一年每斤分别提高了2分钱、1分钱和1分钱;加上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水平连续提高,将有利于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为粮食生产再获丰收提供有力支撑。
第二,库存有底气。目前,我国粮食库存处于历史高位,保供稳价的物质基础非常扎实。小麦和稻谷两大口粮品种总量大、分布广、比重高,库存占比超过70%,能够确保“口粮绝对安全”;特别是小麦和稻谷连续多年产需平衡有余,现有库存在满足口粮消费需求的基础上,还有较多富余,能够用于其他消费。玉米库存同比增长近10%,其中政策性库存进一步充实,企业商品库存增加较多,既体现了粮食库存结构更加优化,市场调控和供应保障能力持续增强,也反映了企业防范风险意识和市场经营能力不断提高,保障粮食安全的层次更加丰富。
第三,调控有手段。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完善体制机制,创新方式方法,在粮食市场调控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国内粮食市场始终保持了供应较为充足、运行总体平稳的良好态势。一是,针对元旦、春节期间粮油消费相对旺盛的实际情况,国家有关部门及时启动了政策性小麦拍卖,目前已累计成交72亿斤、成交率98%,有效满足了粮食企业特别是面粉加工企业的用粮需求。二是,根据当前国内外市场形势,近日国家有关部门发布消息,安排部分中央储备食用油轮出,并启动政策性大豆拍卖,以增加大豆及食用油市场供应。目前,食用油轮出已开始操作,大豆拍卖工作已准备就绪,近日即将启动。大豆拍卖将直接面向压榨企业,减少中间环节,提高供给效率。三是,按照惯例,为保障稻谷市场供应,在稻谷旺季收购结束后启动政策性稻谷拍卖。
面对当前较为复杂的国内外粮食市场形势,我们既有充足粮源,又有政策工具,还有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我们将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六稳”“六保”决策部署,密切关注市场动态,根据行情变化和调控需要,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全力做好粮食保供稳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