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特别是中国人对饮食刻进骨子里的情有独钟。
根据2020年数据显示,我国食用油市场规模高达3800万吨。不幸的是200亿的食用油市场被外资垄断,并且议价权被牢牢地掌握在外资的手里。针对食用油卡脖子,我们将如何应对?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食用油市场规模相较其他欧美国家显得十分庞大。食用油的品类主要包括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棕榈油。这四大品类的食用油占食用油总量的88.5%。其中大豆油的产量最大,占食用油总量的半壁江山。
但很多人不知道,我们餐桌上离不开的食用油有三分之二都依赖进口。如此一来,我国食用油的战略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我们市面上常见的食用油品牌绝大多数都是被外资企业所控制着。
我们市面上常见的食用油品牌很多都是外资,如独占食用油市场四成份额的金龙鱼,系新加坡郭兄弟集团旗下。郭兄弟集团为了业务方便,在中国投资了嘉里粮油,而嘉里粮油的最大股东是美国粮油企业ADM公司。
除了金龙鱼,还有占据国内粮油市场12.7%的鲁花粮油。虽然鲁花属于山东当地的一家民营企业,但是鲁花食用油的代理权却牢牢地掌握在国外粮油资本企业的手中,绝大多数利润也被抽走。
国外资本通过对我国国内大型食用油生产企业的资本控制,达到控制中国食用油市场的目的。如今中国食用油市场有一半以上的利润掌握在外国资本的手中,这中间国际粮商共持有中国半数企业85%的产能。
2003年,外资企业垄断中国食用油行业的阴谋就此开启。当年美国农业部声称,受到极端天气的影响,美国的大豆库存可能会出现紧张。此消息一出,国际大豆价格创下了近30年来新高。
在大豆价格持续上涨的情况下,为维护我国的粮食安全,我国商务部组织了近20家食用油企业大量采购大豆。然而,2004年年初国际大豆价格迅速下跌,国内高价买去大豆的食用油加工企业在巨大差价的情况下出现了违约。
美国粮油集团迅速进行违约起诉,并向中国企业索赔巨额违约金。屋漏偏逢连夜雨,之后国际粮商拒绝和中国企业合作,调整大豆出口细则。他们唯一的目的就是要让中国粮油企业面临破产。
在中国一众粮油企业陷入困境之时,国外资本乘机而入,收购中国食用油企业股份。之后外资企业利用自己在食用油原料和产能方面的优势,大规模在我国沿海城市建厂,扩大产能。在一切都准备就绪以后,就开始打造品牌,进行市场营销。
在市场营销方面,金龙鱼特别具有代表性。金龙鱼通过电视广告、赛事赞助等营销宣传,销量遥遥领先,市场占有率达到了四成。然后通过多元化扩展到其他食用油领域,渐渐地形成行业垄断。
外资的垄断现象越来越严重,中国逐渐丧失了油脂油料的定价权,我国之后通过宏观调控收效甚微,渐渐地影响到我国的粮食安全。面对此种现象,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外商投资政策,限制外国资本输入到食用油相关的行业,加强本土企业的扶持,小企业并购中粮,稳定我国粮油市场。
随着众多小型粮油生产企业,逐步并入中粮集团,中粮集团一路成为国内最大的粮油生产企业。虽然我们和以前相比有很大的进步,但是仍高度依赖原材料进口,特别是大豆。
这些年,国家和众多学者都在通过各种途径让我国的食用油行业逐渐壮大。但是打铁还得自身硬,无论是国家出台的利好政策还是对宏观调控政策的不断深入,都只是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我国食用油企业不能仅仅依靠外力,要加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和民族大义。在保证做好产品的同时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增强企业抗风险的能力。
我国也要在国家层面上,鼓励和建立一些国际化粮油企业,帮助它们走出去,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